close

朱立倫說他不懂為什麼基測和會考都叫做「免試」,學生和家長一樣不了解,為何實施十二年國教,反而更難進到想就讀的學校。學生想要「就近入學」,但填錯一個志願序,就被派到更遠的學校;教育當局一再呼籲大家「不要補習」,但會考後「特招補習」反而更大行其道。政府高談「適性揚才」,但在比序比到見骨、積分拚到處心積慮之後,孩子的「才」和「性」又如何?

十二年國教立意良善,但一路走來爭議不斷,噓聲相隨。第一屆國中會考後,從成績公布、選填志願到超額比序,學生和家長的焦慮和憤怒沸騰。基北區問題層出不窮,其他學區也爭議不斷;菁英學生與都會家長怨怒不公,弱勢孩子與偏鄉父母也備感挫折。為此,教育部長尷尬道歉,國教署長概括承受,承諾會檢討會考制度。

其實,教育當局原應在整個分發期程結束後展開檢討,才能周延地分析問題,尋求解方。但是,目前全部入學分發期程進行不到三分之一,人間已經狼煙遍地;往後,第一台中電動床次免試分發後的失落情緒,以及從特招到第二次免試的延長賽煎熬,民怨的累積將更難想像。因此,教育部若不立即邀集各就學區啟動檢討機制,社會壓力將一發不可收拾。

誠然,基北區的抗議聲浪或許被過度放大了,但其他各就學區同樣不少;菁英學生的不滿也許壓倒弱勢學生的聲音,但廣大中段學生的徬徨無人聞問,恐怕更值得關注。家長觀念難以改變,當然是學生主要的壓力來源;然而,當高中均質化只是個假象,教育資源也無法合理分配,如何讓家長要求孩子放掉一切就近入學?因此,會考制度的檢討未必有簡單的答案,但過度複雜如迷宮般的設計恐怕必須簡化,才能讓學生和家長可以理解並遵循。

無論如何,「公平性」仍然是高中入學分發最重要的原則。蔣偉寧說「未來會把考試的比重減少」,國教署也表示「取消特招也是一種方式」,這的確比較符合十二年國教「高雄電動床免試」的初衷;但如未究明原委,只知鋸箭,則是因噎廢食。畢竟,假冒「免試」之名的「會考」,以及旨在甄別學術性向的「特招」,之所以能成為升學依據,關鍵就在公平性。而也因為相關配套的公平性遭質疑,自然引發爭議,甚至連選填志願也變成俄羅斯輪盤的大押賭,如何不惹民怨?事實上,就當前社會文化環境論,這也是會考改革能否為學生和家長接受、十二年國教能否成功的重要基礎。

亦即,目前主要的問題其實不在會考,而在比序偏誤、資訊不明、程序繁複、考期綿長等,讓學生和家長飽受煎熬。例如:會考多錯兩題,使得「精熟」變「基礎」,只會讓學生題題必究、分分計較,而忘記適性揚才。再如,寫作少一級分掉落幾千名的比序,只會逼學生瘋狂補習作文,卻不知國文的重要性何在。提高會考鑑別度,固然有利取消特招,縮短期程,卻可能更打擊弱勢的孩子,城鄉差距更難弭平。至於級距資訊不透明,固有利於模糊明星高中與社區高中等差化,卻可能造成更多非自願的遠距就讀。至於一些就學區比序積分繁雜、採計方式多頭馬車,固然有利發展地方特色,卻可能助長階層差異,變相鼓勵學生跨區成為「升學移民」。林林總總的問題,有賴教育部整合檢討,各就學區更應虛心糾正偏差。

台灣騰訊會考只是十二年國教的一環,但為了級距資訊,中央和地方互相譴責、學校陽奉陰違、學生之間矯情互探虛實;為了讓學生多拿積分,一些縣市刻意舉辦放風箏、踢毽子、紙飛機等比賽,可說「上下交相賊」。而為了保留更多名額,家長教孩子先策略卡位再伺機放棄,亦非教育正軌。種種亂象,不僅掩蓋了人們對教育本質的關注,更讓十二年國教踉蹌難行。教育當局務須虛心檢討制度,剔除藏在細節裡的魔鬼;如此,十二年國農地買賣教才能順利走下去。

原味手工蛋捲

9D62954365E8F0D4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tuu0pd99y 的頭像
    ftuu0pd99y

    HOT生活新聞分享?

    ftuu0pd99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